路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跟团游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 深圳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活动在大鹏新区举行。

活动现场,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揭牌。深圳市副市长张华表示,深圳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将通过六大优先领域17项行动,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为全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深圳智慧。

深圳建市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空间资源趋紧、环境污染和人口压力等问题,深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据悉,深圳山水林田湖海要素齐全,保有丰富且典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管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还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保护方面都开足了马力。目前,深圳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2086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28种。单就鸟类来说,深圳已发现的鸟种占全国已发现的四分之一。以深圳地名命名的野生动植物有20多种,一些曾经“消失”的野生动植物如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也重新回归。

活动现场,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揭牌,这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个国家野外站,也是深圳首个国家野外站,为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添了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

2021年10月,科技部批准深圳建设“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记者了解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原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站内具备开展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海水、噪声、震动、辐射、土壤等14类环境要素252项1629个参数的监测能力。

未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将重点围绕生物多样性、碳循环、生态格局与功能、生态胁迫、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等领域进行观测与研究,以满足国家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基础与技术支撑。(记者 文灿)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